• ×¢²áµÇ¼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扫,快速开始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2324|回复: 0

    [车辆需要保养] “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14 19:2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不是中国人,我是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学森的侄子——钱永健0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接受采访时这么说道,引得舆论迅速发酵。
    2008年,当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中国舆论一片欢腾。一个具中国血统的科学家获此殊荣,足以让中国自豪。
    然而,当他承认“我是美国人”的言论时,中国媒体立即愤然反击,将他与叔父钱学森对比,质疑他为何不认同中国血统。
    这场轩然大波的背后,是中美科学家命运的分叉。(点个关注,是我们的荣幸)
    1911年,钱学森与钱学榘同在上海出生,两人堂兄弟关系。钱学榘家境贫寒,多亏钱学森父亲资助,得以完成学业。两人曾肩并肩求学,成绩优异。
    而且钱学榘和钱学森关系很好,两人一起学习,互相鼓励。并且钱学榘还受到过钱学森父亲的学习资助,可以说是感情深厚。
    时间来到1936年,钱学森、钱学榘同去美国深造,而且都还是学的航空专业。钱学森立志回国报效,钱学榘则选择定居美国。两人就此开始分道扬镳。
    这问题出在哪?就是对当时中国的态度了。当时中国名义上的政府是国民政府,可国民政府是腐败的,代表资产阶级的,对人民是剥削的。
    钱学榘一开始也回去过中国,在1939年,但国民政府没有钱给他造飞机,他的一腔热情都打了水漂,只好又回了美国。
    所以钱学榘没有适应中国的环境,反而适应了美国的科研环境。
    抗战爆发后,钱学森放弃麻省理工博士机会毅然回国,投身防空抗战。而钱学榘继续留美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后来为波音公司效力。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选择加入共产党,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正是钱学森遇到了中国共产党,才让他大展身手,有信心和能力从事科研工作。
    而钱学榘则没有接触过共产党,就在美国安家立业,生下唯一的儿子钱永健。
    钱永健遗传了家族的科研天赋,20岁就获得“少年诺贝尔奖”。他一生追求科研,成就卓著。
    不过钱永健也没了解过自己的伯伯,钱学森。也不了解后来的新中国,有了怎样的发展变化。他只是根据美国国内的只言片语,才了解到了中国,所以,他的思想是狭隘的。
    当获诺奖时,他坦言自己是美国人,引发中国舆论哗然。直到2016年八月二十四日,钱永健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享年64岁。他直到死亡也没了解过中国,只能说是遗憾。
    但我们需要审视的,不是个人的情感倾向,而是历史的进程。
    抗战时期,留美学子们面临同样选择。一批志士仁人毅然回国,以血肉之躯守卫家园;另一些则选择继续科研之路。两种选择本无对错,但前者的牺牲奉献,令后人景仰。
    改革开放后,大量学子再次涌向美国。一部分学成回国,从事科教事业;更多人则定居他乡。他们仍以科研造福人类,也无可非议。
    当代中国崛起,每一个华人都在不同位置上贡献力量。科技报国,亦可高歌;普世创新,亦足矜誉。只要心系人类,就不枉此生。
    钱永健的遗产延续于每一个追求科学的后学。无论身在何方,科学都需要开拓创新。我们不应仅以一隅之言断人一生,而要审视历史,理解每一个时代科学家的选择。
    但希望更多的华裔科学家能了解中国,回到中国,这才是我们所期望的。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台州市汽修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浙ICP备15024031号 )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76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