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突然问身边人员:“你们相信风水命相学吗?”众人惊愕,毛主席为何突然提起这个话题?原来这与几十年前,毛主席与密印寺方丈的一次奇遇有关。
当时毛主席正处风华正茂的年纪,他考入大学学府,但不甘于只在书本中学习,而想要亲身看看这个世界如何,便同好友萧子升带上简单的行囊开始了自己的“穷游”之旅。
此时的毛主席早已听说在沩山有座密印寺,是从宋代留下来的老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屡次遭到破坏,又数次重建,时至今日依然屹立在沩山,这便让他产生了好奇,他同萧子升决定去此处一探究竟,长长见识。
话说这密印寺其实比传闻的还要吸引人,两人一到寺前,就对这古朴精妙的建筑发出赞叹。密印寺经过岁月洗礼,又藏在这大山上,别有一番淡泊之趣,很适合出家人在此地修行。
不过毛主席与萧子升可不是来这里修行的,他们正当年轻的时候,对世界万物都有一种探索的好奇心。
来到密印寺前,他们先是打算结识一下寺庙里的僧侣,不知道他们在这样的动乱年代,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又是如何保持内心平静一心向佛的。
二人受到一位和尚的款待,聊得甚是投缘,得知寺庙里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这让两人产生了好奇。
住在这样一番意境中的方丈该是一位怎样的大师?
二人便请求拜访,虽然刚刚开始遭到了委婉的拒绝,但和尚看两位施主言语诚恳,虽然不是出家人,但对他们的信仰也很是尊重,便应下了要求。
也许是命中有缘,方丈也爽快地答应了同两人见面,一位长者与两位求知若渴的年轻人聊了许久,谈到了很多关于古代贤哲的智慧,又讲分析了许多历史。三人一见如故,聊着天竟不觉时间流逝。
方丈打心底对二人有所赏识,认为这两个年轻人很有悟性,但他知道现在的学生很少有人愿意皈依佛门,而他又觉得与二人有些缘分,便委婉地谈到了他们对宗教的态度,不知道他们对佛教有什么看法。
毛主席向方丈回答到:“虽然封建社会,帝王总是用宗教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可也不能否认佛教确实有着一套独特的哲学思想和看法。并且,几大宗教在国内从未因信仰而产生宗教战争,人人可以信仰自由,这也是一件好事。”
方丈点点头,表情严肃起来,对毛主席说道:“还希望毛施主记得自己此刻的想法。”
随后,方丈又转过头看着萧子升,不知是觉得这个青年身上带着一股耿劲,需要一种沉静的智慧加以引导,还是认为他的确有佛缘,便问他愿不愿意留在密印寺修行。
萧子升连忙摇摇头,现在国家有难,他怎么好意思躲在寺庙里不问世事呢?
看着年轻人粗莽的热血,老方丈遗憾地叹了口气,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便告诉萧子升,此时不遁入佛门扎根于此,恐怕日后飘摇再难留在祖国。
萧子升不以为然,他的一腔热血都放在救国救民上,怎么可能抛下国家,逃到别的地方去呢?
方丈见他拒绝得如此坚定,便也不再劝解,只把二人当做朋友招待。
不过,这位方丈的确不负智慧,准确地预料到了萧子升的命运走向。
当马克思主义转入国内,萧子升因观点问题与毛主席产生分歧,于是在建党之前与毛主席分道扬镳,去往国外发展。不过有一次他抓住了回国的机会,却加入了国民党。
原本要好的朋友却站在了对立阵营,任谁心里也不好受,但萧子升仍旧记得与毛主席的情意,在杨开慧被国民党抓捕时,尽力去帮助毛主席保护她。
而萧子升被同党陷害时,也是毛主席在建国之后重新彻查此事,为萧子升洗清了冤屈。
只是在建国之后,萧子升或许是对自己曾经选择相信的国民党感到心灰意冷,也对自己曾经理想的失败而遗憾,如同方丈说的那样,从此离开了中国,再没有归来。
多年之后,毛主席回忆起沩山的密印寺之行,仍然带着一种怀念的情绪,那是他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也是他与萧子升友谊的回忆,虽然他们在信仰上产生了分歧,但毛主席依然明白,在当时他们都是希望国家能有着更好的未来。
此时再回忆起方丈的话语,或许也也并非是玄之又玄的“命运安排”,而是方丈从两人的谈吐和个性当中推算出他们日后的行为或许会造成的后果。
参考文献
《一师毛主席:要为天下奇》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