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日天安门前,一名美国记者拍下了毛主席的巨幅画像,可是第二天却意外发现,画像下的几个字,一夜之间无影无踪,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这名美国人拍了照离开后,10月1日凌晨,周总理最后一次检查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看到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时,他满意的点头。
可是,当看到刚刚挂上的毛主席画像时,周总理认为画像下“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不妥,站在广场的角度看,字很小,远了看不清,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感,还是不写字为好。
而此刻,为主席画像的作者周令钊刚刚回到家中,正要休息,却传来“当!”“当!”“当!”的敲门声
“快起来,慢点休息,事情还没完呢。”天安门的工作人员,为周令钊传达了总理的指示。
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几个小时了,时间紧迫,周令钊披上衣服就出了门。
刚刚挂上的毛主席像,高6米,宽4.8米,画像的尺寸之大,在当时极为罕见,而画像下的“为人民服务”每个字都相当于一个人的大小,另一个摆在周令钊眼前的困难是,画像下方的门洞就高达8米多。
现场没有升降机,工作人员找来的梯子只有5米,有人想出办法,将两个梯子用铁丝衔接,就这样,一架长梯搭在画像下方门洞边缘。
一手拿着画具,一手扶住梯子,一步步往上爬,脚下是黑黑的门洞,梯子还一晃一晃,好在当时的周令钊是个年轻的学生。
对照着图片,周令钊不慌不乱,耐心细致一笔一笔慢慢地画,直到东方破晓,一副巨幅的毛主席画像终于完成,每一个细节都处理的天衣无缝。
画像上,主席的风纪扣原先是开着的,后来北京市市长聂荣臻元帅提议,开国大典不同于其他场合,应该扣上,周令钊经过修改,将风纪扣重新扣上,这是第一次修改,第二次便是涂去画像下的五个字。
1949年10月1日15时,开国大典正式开始,这时前一天拍照的美国记者,再次看到画像时,便出现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