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²áµÇ¼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扫,快速开始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1904|回复: 0

    [车辆需要保养]   研究周恩来 学习周恩来  ———纪念周恩来诞辰1 0 0 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3 15:5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研究周恩来 学习周恩来
      ———纪念周恩来诞辰1 0 0 周年

      李琦

      内容提要:

      ●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
    公仆、世界伟人。

      ●他始终战斗在中华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
    奴役枷锁,抵抗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斗争的第一线,并
    作出了特殊贡献。

      ●周恩来多次在庄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
    把我国建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并
    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在多次
    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折关头,为挽救党
    、为党的事业的继续与发展,周恩来总是顾全大局,沉
    着坚定,起了极为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
    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恩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
    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
    忍辱负重,砥柱中流,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苦撑
    危局。

      ●周恩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品德
    、人格、风范、情怀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在周恩来诞辰1 0 0 周年到来之际,我想就周恩来
    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怎样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地认识周恩来

      通过多年来的研究,人们对周恩来的认识更全面、
    更深刻、更科学了。从我自己的体会来说,新中国成立
    后的5 0 年代,我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7 年,对他的
    认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他身边工作时,他给
    我留下的最难忘的印象是:工作极端繁忙,精力过人,
    才华横溢,对事情处理得非常细致周到,有条不紊。后
    来,我离开西花厅,做了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逐步增
    多以后,用更加广阔的视野来观察,对周恩来的认识和
    理解又有所加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到了专门研
    究党的领袖人物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看了大量的文
    献档案,联系到本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走过
    的历程来思考,对周恩来的认识和理解就更加深化了。
    他在我心目中已不仅仅是负责政府运转的一个出色的“
    大管家”,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人。今天,我觉得应
    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
    、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纵观建国前后周恩
    来的经历、业绩和贡献,这样的评价对他来说,是当之
    无愧的。

      周恩来是杰出的民族英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
    苦难越来越深重。这使每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都不能不
    感到痛心。中国人面对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
    富裕。周恩来自青年时代起,为此奋斗了整整一生,建
    立了不朽功勋。他从小就立下“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的壮志。投身革命后,他始终战斗在中华民族摆脱帝
    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枷锁,抵抗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
    斗争的第一线,并作出了特殊贡献。当日本帝国主义侵
    略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周恩来积
    极参与倡导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是中
    华民族打败日本侵略者所必需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
    的条件。其中突出的就是大家熟知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在西安事变后的那种险恶复杂、一触即发的局势中
    ,试想,如果没有周恩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当机立
    断的巨大魄力,没有周恩来那种善于解决各种复杂问题
    的能力,没有周恩来那种善于把各种不同思想的人凝聚
    到一起的品格和魅力,稍一不慎,西安事变就很有可能
    演化为一场大规模内战,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建国后,
    周恩来更是为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为把中华民族引
    上富强之路而呕心沥血。他作为开国总理兼第一任外交
    部长,在毛主席支持下,领导新中国肃清帝国主义在华
    的一切特权,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结束了旧中
    国历届政府1 0 0 年来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屈辱历史。尤
    其是在抗美援朝中,他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克服种
    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最终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
    国主义,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以
    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周恩来多
    次在庄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把中国建成四个
    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坚持不懈地
    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直接领导我国的国防尖
    端事业的建设,在短时间内使我国拥有了原子弹和氢弹
    ,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当时的法国总理蓬皮杜得知中
    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感叹说:顷刻之间,中国
    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周恩来还为香港、澳
    门的回归,为祖国的完全统一,做了很多“播种”、“
    开路”的工作,为民族统一大业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
    献。可以这样说,周恩来的一生,体现了本世纪以来,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解
    放、统一、富强而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民族之魂。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袖。1 9 2 1 年,周
    恩来在法国参与组建了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八个发起组之
    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和
    创建人之一。从1 9 2 7 年起,他就进入中央政治局常
    委会,成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直到去世,长达整
    整半个世纪,从来没有中断过。六大以后,在一段时间
    内,周恩来实际上是党的主要负责人。遵义会议确立毛
    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周恩来一直是毛泽
    东难以离开的亲密助手。在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的风
    雨历程中,在多次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生死存亡的历史转
    折关头,为挽救党,为党的事业的继续和发展,周恩来
    总是顾全大局,沉着坚定,起了极为重要、有时甚至是
    决定性的作用。例如,1 9 3 0 年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
    正李立三的“左”倾错误、1 9 3 1 年顾顺章叛变后挽
    救党中央机关、1 9 3 5 年遵义会议的召开及确立毛泽
    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5 0 年代末6 0 年代初
    扭转“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困难局面、在长达1 0 年之
    久的“文化大革命”中苦撑危局等。作为党中央的核心
    领导成员,周恩来参与过党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几乎
    所有重大决策,而且是实施这些决策的重要组织者和指
    挥者。他思想深邃,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国
    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他在
    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统战、科技、教育和文艺等
    方面提出的许多观点,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周恩来这样长期担任党中央核心领导的职务,时间之
    长,工作范围之广,在我们党的领导人中间是罕见的。
    他一生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缩
    影。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为中国人
    民推翻国内外敌人的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创立新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当之无愧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周恩来是我党最早认识到武
    装斗争的重要性,并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 9 2
    7 年5 月,周恩来担任党中央军事部部长。不久,他组
    织领导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军队。后来成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元帅的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
    彪,当时都聚集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此后,周恩来先后
    担任过中央军事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
    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长期是党中央对军
    队的领导指挥核心。党的六大以后,他为指导各地农村
    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开展,作出了重要贡
    献。红军长征中,他参与指挥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
    追堵截,胜利完成战略转移。抗战胜利以后,周恩来作
    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
    的解放战争。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他不仅参与领导陕
    北战场的作战,而且参与了各个战略区的一系列重大军
    事行动的决策。毛泽东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
    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
    全国的解放战争。”后来他又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彻底改
    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三年解放战争,消灭由美国
    武装起来的几百万国民党军队,迎来了中华民族解放史
    上的最大盛事———新中国的诞生。新近出版的四卷本
    《周恩来军事文选》,生动地记载了周恩来在中国革命
    主要战线上的历史功绩。为了创建新中国,除主要靠武
    装斗争以外,还需要有其他各种非武装斗争形式的配合
    。从这方面看,无论是土地革命初期的上海地下斗争,
    还是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以及解放战争时期
    的第二条战线,周恩来作为主要领导人,都是不容置疑
    的事实。在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周恩来又在中
    共中央领导下,筹划组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并担任总理达2 6 年之久。


      周恩来是人民公仆。李先念曾说过:“我们常讲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什么是全心全意?我看恩来同志
    就是我们的榜样。”的确,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
    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
    生前常说:“要为人民服务而死”,为人民的事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这样说,也这样做,真正做到
    了心系人民,克己为民,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周
    恩来一生心底无私,廉洁奉公。虽身居高位,却永远把
    自己看作普通一兵,凡是要求党员和公民做到的,他自
    己首先做到,从不搞特殊化,从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为
    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他严格要求自己的亲属
    ,从不顺从迁就,绝不允许他们有“沾光”的思想。他
    历来任人唯贤,从不搞小圈子、小集团。他说:“只要
    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即使是
    生活中的小事,他也总是率先垂范。陈毅感叹地说:“
    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周恩来一生只求
    奉献,不思回报,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
    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从不把功劳和
    贡献当做向人民索取的“资本”。到了晚年,周恩来的
    胸前总是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的徽章。就在逝世前
    ,他还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去
    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
    要为人民服务。”一个人在自己将要离开人世时还想到
    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何等的境界!周恩来的一生完
    全超越了“自我”,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

      周恩来是世界伟人。他对2 0 世纪世界的和平与进
    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不仅在当代产生了广泛影响,
    而且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精神遗产,是举世公认的伟大政
    治家。他倡导的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
    ”的方针,被国际社会广泛承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以他
    的卓越才智和个人魅力,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促
    进亚非团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万隆会议是世界上第
    一次召开的没有帝国主义者参加的会议。为了制止新的
    世界大战的发生,实现世界和平,周恩来提出了一系列
    方针、政策,其中包括:支持和平运动,团结广大地区
    的国家,组成最广泛的反战和平统一战线,等等。他1
    0 多次出访亚非欧国家,其中,从1 9 5 6 年底到1 9
    6 4 年初,曾3 次大出访,对维护国际和平,增进同各
    国人民的友谊,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支持亚非拉国家争取与维护政治经济独立的斗争,
    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视中国为他们的真正朋友,在反对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斗争中同我们并肩战斗。周恩来
    一贯主张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平等互利、互通
    有无的国际经济合作,以求得世界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1 9 6 4 年,他提出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
    则,成为当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先声。作为世界性
    的伟大外交家,周恩来那种以理服人而不强加于人,落
    落大方、不亢不卑,实事求是、说话算数,以诚待人、
    肝胆相照的外交才干和外交风格,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
    遍赞誉和崇敬。周恩来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志哀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周恩来总理的逝
    世,对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损失。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
    指出:周恩来是一位伟人,本世纪罕见的伟人。

      “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的最后岁月,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狂风恶
    浪中度过的。在党和人民陷于深重灾难的日子里,周恩
    来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
    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砥柱中流,尽力维护人
    民的根本利益,苦撑危局。

      现在的青年朋友也许已很难想象“文化大革命”时
    的情景,甚至认为有些事情是荒唐而不可思议的。有人
    往往会提出:周恩来为什么不公开反对“文化大革命”
    ?为什么周恩来要执行一些明明是错误的东西?等等。


      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一定要历史地来考
    察斗争形式的问题,而不能脱离历史的具体环境来研究
    问题,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用这样的观点来
    看,许多问题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众所周知,“文化大
    革命”是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
    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一直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
    衷心爱戴,他在党内外享有极高的权威。他对自己以为
    正确的重大决断,决不让步和妥协,而是要排除一切阻
    力去实现它。对他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周恩
    来也好,其他领导人也好,在当时情况下都难以反对。
    这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是酿成“文化大革
    命”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思
    考,永远记取。

      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包括
    周恩来在内,尽管最初对有些做法感到难以理解,可是
    仍以为它的目的是发动群众,消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
    某些阴暗面。后来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
    料。在广大群众、特别是一大批青年中,已经形成一股
    狂热的无政府主义思潮,来势凶猛。周恩来曾试图纠正
    青少年中的某些过火行为,但他深知这绝非轻而易举能
    奏效的,只能根据条件和可能,采取独特的、如鲁迅所
    说的韧性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式。“文化大革命”初期
    ,周恩来不止一次地强调对群众运动必须“因势利导”
    。可以肯定,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所选择的方针。而
    要做到这一点,又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
    和丰富的斗争经验,需要原则性和灵活性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一位“文化大革命”史研究专家在对大量史料作
    了详尽的考察之后,提出:“文化大革命”初期,在公
    众场合批评各种错误做法最多的党内高层领导人,当属
    周恩来。这也正是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从一开始
    就把周恩来视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最大障碍的缘由所在。
    此后,无论是在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还是在同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周恩来都坚定地站在党和人
    民的立场上,表现出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纵观“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周恩来同毛泽东在
    不少问题上的想法、做法是有差别的,有时甚至是很大
    的差别。就周恩来而言,他一方面必须处处维护毛泽东
    的威信,适时地、恰当地对毛泽东的指示作出全面解释
    、补充修订,或者在执行过程中加以完善;另一方面,
    他又要抓住有利时机,提出正确的口号、措施和意见,
    见缝插针地、千方百计地加以贯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他不能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但是人
    民谅解他。毕竟历史为他留出的回旋余地太有限了!周
    恩来为人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遇到这种情况,他内心的
    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立党为公、相忍为党,这是周
    恩来毕生所恪守的信念。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始终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文化大革命”这种
    特殊环境下,党和人民的利益要求维护大局、避免分裂
    、保持统一,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减少损失,为拨乱反
    正创造条件。如果党分裂了,国家分裂了,军队分裂了
    ,后果将不堪想象。邓小平说过,“文化大革命”中,
    由于“有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威信,说是
    ‘全面内战’,到底不是大打,真正的内战并没有出现
    ”。因为当时党还起作用,国家权力还起作用。在周恩
    来的一生中,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他用自己
    全部的智慧、信念和忠诚,竭尽全力地维护了党的团结
    和统一。这对于我们历尽坎坷却依然存在和发展壮大的
    党及其领导的国家和军队来说,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多
    么重要和幸运啊!

      周恩来自从青年时代投身革命,一直处在斗争前沿
    、政治漩涡的中心,历尽千难万险。而“文化大革命”
    的十年,又是他一生中最困难、最艰险、步步充满荆棘
    的岁月,以至他自己也随时准备着什么时候被突然打倒
    。但是,身为党中央主持工作的领导人、国务院总理,
    他还担负着保障七八亿人民衣食住行和维系整个国家机
    器正常运转的难以想象的重任。此外,在复杂多变的国
    际形势下,人民共和国仍须保持她独立自主、不容欺侮
    的主权和尊严。面对这样的局面,这样的重担,周恩来
    没有逃避,没有退缩,而是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
    狱”这样一种崇高且不无悲壮的信念,挺身而出,拼死
    一搏。正是这种纯洁、坚定、明确的内心动力,驱使这
    位年逾古稀、身患绝症的战士无私无畏,为党为国,奋
    斗不息。

      叶剑英讲:“最艰难处显奇才。”周恩来置身“文
    化大革命”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场内乱给党和
    国家带来的损失,他忍辱负重,义无反顾,巧妙斗争,
    起到了他人绝难替代的历史作用,正可谓“一身系天下
    之安危”。回顾这段不寻常的历史,更使人感到陈云所
    说的“没有周恩来同志,‘文化大革命’的后果不堪设
    想”这个评价是多么公正和深刻。试想,没有周恩来及
    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作中流砥柱,林彪、“四人帮”就有
    可能篡夺并把持党和国家更多的权力,大批老干部将难
    有出头之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局面也就无从
    谈起了。因此,单就保护和“解放”广大老干部这一问
    题来说,周恩来的历史功绩便难以估量。至于其他方面
    ,如经济、国防、外交、统战、科技、文教等等,哪一
    项事业的发展没有浸透周恩来的心血?党的十一届六中
    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
    议》,对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这种别人无法
    替代的历史作用,作出了公正的评价:“周恩来同志对
    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他在‘文化大革命’中
    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
    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
    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
    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
    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研究,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课
    题。不仅对历史,对现实也有密切关系。历史都是相联
    系的。只有深刻了解昨天,才能懂得今天,把握明天。
    要研究“文化大革命”,离不开研究周恩来。对“文化
    大革命”中周恩来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还很不够,需要继续加强。

      研究周恩来的现实意义

      对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就周恩来留下的丰富的精神遗产而言,研究任务
    仍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在周恩来诞辰9 0 周年时,我说
    过,研究周恩来,是我们这一代人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现在,我还是这样认为。今天,我们研究周恩来,不
    仅仅是缅怀他的业绩和品德,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搞好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 1 世纪,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历史不能割断。今天的中国是前天和昨天的中国发
    展而来的。新的理论概括离不开对以往实践经验的总结
    。正确总结和科学认识过去的历史,有助于理解和解决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种种问题,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形成和
    执行。周恩来长期处于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层,他的一
    生是党史和国史的缩影。尤其是建国后,他在担任2 6
    年的政府总理期间,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把中国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
    行了不懈的探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遗产。例如:
    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放在国家工
    作的首位;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
    业;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要大力发展教
    育、培养人才,正确对待知识分子;经济工作要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
    好自力更生与开展国际合作的关系,包括吸收与利用外
    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领导文化建设工作;如何
    收复港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等等。至于
    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都为后来党
    中央、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
    很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和经验。当然,周恩来在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对他从没有经
    历过的事情不可能一切都看得很清楚,如同每个人一样
    ,他也会有自己的弱点和历史局限。我们在研究中,需
    要深入地进行挖掘,研究他在探索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
    ,遇到过哪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他当时是如何思考和
    处理这些问题的,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又为什
    么会出现某些失误。只有这样来研究周恩来,才有利于
    我们深入地了解中国国情和党的历史,增长我们的智慧
    ,避免过去走过的一些弯路;也才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
    和坚持邓小平理论,更有成效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

      周恩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的品德、
    人格、风范、情怀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他
    那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
    精神;那种艰苦朴素、严于律己、心底无私、一心为公
    的清廉精神;那种顾全大局,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
    计较个人荣辱得失的牺牲精神;那种实事求是、求真务
    实的求实精神;那种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的磊落精神;
    那种对党、对国家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工作一丝不苟
    、周密细致的严细精神,正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
    向前进所迫切需要发扬光大的。周恩来的这些精神,无
    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激励中华儿女把中华民族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
    力。研究周恩来,就是要不断挖掘并努力宣传、学习周
    恩来的精神,使它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
    业。

      《人民日报》(1 9 9 8 0 2 2 4 十版)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台州市汽修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浙ICP备15024031号 )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76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