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主席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问古远兴:“张思德现在什么地方?”古远兴说:“还被压在窑里。”主席听了大怒。
1915年4月19日,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担任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1944年9月5日,为响应大生产运动,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为中央首长烧炭时,因为连日阴雨,窑洞突然塌方,他一把将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里边,不幸遇难,年仅29岁。
中央警备团直属警卫队队长古远兴把这件事报告了主席,并把牺牲经过讲了一遍。主席虽然知道张思德,但与张思德并不太熟,也没有太多的交往。但在他心目中,队伍中的同志都是阶级弟兄,每个战士的牺牲,都让他很难过。主席站起来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办法的,后方生产劳动死人是不应该的!”他接着问:“这事你向上级报告了吗?”古远兴说:“没有,我想直接报告主席就行了。”主席说:“这不行,你要向你的上级报告,什么时候开追悼会告诉我,我参加。”
主席又问古远兴:“张思德现在什么地方?”古远兴说:“还被压在窑里。”主席听了大怒,他双手背在身后,迅速来回走了几步,大声说:“要赶快挖出来,要放哨看好,山中狼多,不要被狼吃了。要是被狼吃了,我就拿你是问!”
古远兴原打算把张思德挖出来安葬在原地,主席不同意:“不行!”并对古远兴提出三条意见:“一要给张思德身上洗干净,换上新衣服;二要搞口好棺材;三要开追悼会,我去讲话。”
9月8日,中央警备团和党中央机关的部分同志共一千多人,在延安枣园操场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
主席脸上带着十分沉痛的神色向会场走来。他问警备团团长吴烈:“参加追悼会的共有多少人,哪些单位来了?”吴烈一一作了回答,主席点点头表示满意。
追悼会上,气氛肃穆,主席笔为追悼大会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
追悼大会由团长吴烈主持,政治处主任张廷桢致悼词。而后主席亲手拿着自己题名的花圈,献在了张思德同志遗像前,沉默了很久。然后缓慢转过身来,站在一个土墩子上,向全体到会的同志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他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
张思德同志的遗体用棺木葬在延安宝塔山的山坡上,竖了墓碑,以寄托人们的哀思。
2009年9月10日,张思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