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第五页
序: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
均衡、发展与再发展、进步与代价、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战略分析中的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利”与“弊”的矛盾。“权衡利弊”,“两害相权取其轻”,这生动地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在战略抉择中的辩证智慧。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利有弊,只有利而无弊,只能是非现实的幻想。“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错综复杂的利弊得失的现实考量,任何的战略抉择,都要以“权衡利弊”为出发点,而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为行动的根据,对实践作出顺序性的选择和安排。如何“权衡”,怎样“抉择”,这是战略思维的实质,也是对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的严峻考验。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毛泽东作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洁名学霸王”的战略决策;“文革”结束之后,邓小平作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决策。这些战略决策,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关健时刻的根本性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和国内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所谓的“辩证智慧”,就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的“活的灵魂”,就是要抓住“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在“权衡利弊”中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在战略思维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和“达到微妙的平衡”,这是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也是领导艺术的政治智慧。四、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前提,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石。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宗旨的“信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自觉追求的“信念”,根本在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信服”。只有“信服”马克思主义,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看家本领”,用理论支撑我们的理想信念,我们的理想信念才是稳固的、坚定的。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精神状态,是人们关于最高价值的信念,是人们作出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最根本的依据。马克思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义。这个“主义”是以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理论5-
请广大友好亲们读者支持新华书店书籍推广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