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²áµÇ¼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扫,快速开始

  • 切换到宽版
  • 查看: 2477|回复: 0

    [车辆需要保养]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第三页第一章从“世界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9 09:3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第三页
    第一章从“世界何以可能”到“解放何以可能”

    行的隐秘活动在普通人看来是一种超出常规的、不切实际的行为;就像一个巫师,煞有介事地念着咒语,谁也不懂得他在念叨什么。”①马克思对“哲学”特别是对“德国哲学”的批判,不仅仅是对它的“宁静孤寂”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对它的落后于时代要求的批判。马克思在1843年底至1844年初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一开头就指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实际上已经结束;而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②。正因如此,马克思提出,“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以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就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就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就变成对政治的批判”③。但是,直到费尔巴哈,“德国哲学”却仍然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④。因此,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批判是:“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呢。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⑤正是通过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哲学”的批判,马克思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的“出发点”:“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探索马克思的哲学观
                                         -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③同上书,第2页。④同上书,第17页。⑤同上。0同上书,第30页。请广大友好亲们读者支持新华书店书籍推广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台州市汽修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浙ICP备15024031号 )

    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76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