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朱镕基总理在离任前,主持召开了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
在会议上,朱总理总结了过去五年中国的发展情况,并对今后的工作做了一些部署。他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好的,但挑战和危险却也同时存在。
在我国未来的迅猛发展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朱总理也提出了他自己的3点担心。
而事实证明,他老人家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他提出的这三个担心,如今全部应验。
那么,究竟是哪3个担心呢?
第一、房地产过热
关于“房地产过热”的问题,朱总理在离任前不止一次说到过,采取的相应措施也很多。
比如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海南的经济就出现了空前的高涨,房地产更是被炒得火热。
然而,那些盖好的房子,其实大多数都是空置的。而房地产过热,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尽快遏制住这一情况,朱总理在当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求:立即停止违规拆借、提高利率和停止向自办实体投入资金。
不久后,针对拆借资金的“三不准”政策又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挽回了损失。
然而,房地产过热带来的问题还是太严重了,1994年至1997年间,房地产投资急剧下滑,外地资金开始迅速逃离,海南二十余家信用社更是悉数倒闭。
后来,朱总理在时视察海南时,曾明确提出:“不许再批新项目,再建新房子,不允许银行再给房地产贷款。要下决心收地。凡是报建没报建的,只要是闲置的土地一律收回。”
尽管在“房地产过热”的问题上,朱总理曾多次提出过解决办法,该问题在当时也都得到了很好地缓解,但在未来,中国的房地产会不会盲目扩张下去,这仍是个未知数。
为此,朱总理也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担心。
第二、盲目地搞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与国外的不同,我们所搞的城镇化大都是和盖房子联系起来的。什么意思呢?
就是用低价把农村的土地买下来,然后再让开发商进来,建造大量的商品房。
这样看似农民住进了高大的楼房,生活品质提升了,但其实恰好相反,这样既不能安置好农民,反而还变相地提高了商品房的价格,从而导致泡沫经济越来越严重。
不仅如此,如果中国的农民都进城了,那谁来种田呢?没有人种田,粮食又从哪里来呢?
如果农民全部进城,那农村大量的土地只能面临荒废,若是都建成商品房,那势必会对农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市场经济也会因此变得混乱。
因此,盲目地搞城镇化,也是朱总理非常担心的一个问题。
第三、大搞主题公园
从1989年国内首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开业,国内的主题公园建设就此拉开了序幕。
到了90年代,国内竟出现了主题公园建设热潮。当时国内的很多省市都热衷于建造主题公园。
然而,建造主题公园需要花费的资金很多,建设方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从银行贷款。
那些外资企业来到中国后,便利用中国的资金和土地,大量修建主题公园,明面上看着“高大上”,但却造成了地方亏空。
以至于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朱总理还曾怒不可遏地说道: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连饭都吃不上,但却搞了那么多的主题公园,谁会花钱去买票?
如果再不加以控制,继续任由各地方不顾一切地建造主题公园的话,那么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正因如此,朱总理才会有此担心。
如今20年过去,朱总理的这三个担心已全部应验。
首先是房地产问题,这几年国内的房地产问题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自不必多说。
至于城镇化建设,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波折发展后,如今也逐步回归正轨,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最后是“大搞主题公园”,如今国内很多地区仍建设得有主题公园。
这些主题公园的前期投资规模都很大,而且往往是开业之初非常火爆,成为各地区的地标性建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有很多主题公园趋近荒废。
有研究显示:“当前中国70%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
所以,朱总理的担心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然,朱总理提出这一担心,并不是让中国彻底不修建主题公园,而是要考虑自身需要进行修建,不能盲目。
朱老总一生为国为民,在卸任前提出的这三点担心也是为了国计民生考虑,如此大公无私的领导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和学习。
我知道答案
回答被采纳将会获得 0 酷币 + 88 酷币 已有0人回答
|